陕西是三线建设时期主要内迁省份,在省内建设的三线多个,西安周边的三线项目也不在少数,国营风雷仪表厂就是这里面一个。三线厂在当年风靡一时,风光无限,而随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一直在变化,三线厂效益直剧下滑,最后纷纷倒闭、破产,留下的是年代感极强的建筑群。城市不断向外扩张,三线厂的隐蔽性逐步被城市扩容而揭开,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段神秘的历史。
国营风雷仪表厂始建于1966年,是上海手表厂608车间内迁的基础上组建而成,为支援陕西的三线建设,还从上海调遣过来将近400人。调过来的400人中还有部分是江苏人和浙江人,而这400人则成为风雷仪表厂的中心力量。国营风雷仪表厂主要生产航天航海计时仪表器,60年代仪表并未涉及到民用,生产的计时仪表都是军用,所以国营风雷仪表厂还有军工代还618。
608车间是50年代受二机部委托成立的保密车间,主要是为我国第一颗生产计时仪表。50年代上海有钟表厂多达20家,“一五”计划期间经过公私整合缩减到13家,而上海钟表厂在当时是国内研发、生产等实力最强的,国家委以重任亦是众望所归。为成立608车间,还抽调上海各个钟表厂的技术员前来助阵,1964年试爆成功,使用的计时仪表就是来自608车间。
60年代出于备战需要,608车间内迁至西安组建618厂,从608车间到618厂,本质上没有太大的改变,无非就是规模升级。建成投产后的618厂不再是单纯的生产计时仪表,还承担航空和航海计时仪表的生产任务。618厂之所以落户西安,除了备战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缘由是为012基地生产航空仪表,况且总装厂就在青海,两者相距比较近,在运输方面节省下不少成本。
618厂的厂址位于长安县胜利公社,起初对外厂名胜利钟表厂,取名胜利的三线厂太多,最后只能用胜利公社的原名子午公社,取名子午钟表厂。工厂还没建成,一本“海瑞罢官”燃起了文革运动,分子认为取名子午钟表厂地方主义太浓厚,不适用有军工背景的三线厂。分子说他们比较有文化,必须用他们取的风雷钟表厂。分子权力无限,没理有理都是他们说了算,最后只能听他们的,风雷钟表厂就被沿用下来。文革结束后有老员工曾想改回老名字,但大家都已经习惯就没有起用子午钟表厂,后因生产仪表就更名为风雷仪表厂。
618厂高峰时期在职人口超过1000人,或许在众多三线厂生产的是高精密产品,制造和生产仪表零配件的难度比常规武器还艰难得多。618厂尽管只是县团级单位,但是一把手的生活待遇相当于地师级干部。厂区内除了厂房还有职工楼、办公楼、食堂、子弟学校、职工医院、邮局、招待所、电影院、商店等配套设施。
长安县胜利公社距离古都西安有30公里,当时还算得上是比较偏远的地方,而且厂区建在山林里,职工大部分都来自上海,厂区也被称为“小上海”。“小上海”并不完全指的是职工,而是厂区的生活水平、繁华程度好比做是“小上海”。职工的文化修养、生活小习惯、消费方式都几近现代化,不是上海籍的职工长期跟上海籍的职工生活在一起,几乎被上海人同化。
618厂有稳定的物资供应链,特别是在生活物资上从来就没断绝过,70年代、80年代尽管已经度过困难期,农村每年都有近半个月的时间断粮,三线厂就没有断粮的困扰。印象最深的是伙食团里做饭时飘出来的香味很诱人,小时候经常结伴到伙食团附近集结,为的就是闻到伙食团里飘出来的香味。想起小时候的事还真有点好笑,童年无忌也能说得过去,但大半年没有吃猪肉的日子,猪肉的香味谁能抵挡得住,吃不到肉闻到香味也很知足。
80年代后国际环境转好,国防压力也随之减少,618厂也从单纯的军品生产转为半军半民。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,民用产品需求量巨大,工厂的效益亦是蒸蒸日上,期间还干起老本行,生产“熊猫”牌手表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成熟,国家对三线产业做调整,自负盈亏、独立核算、自主经营替代财政补贴,618厂在没有国家财政支撑后举步艰难。90年代开始618厂生存越发的困难,2004年因资不抵债被迫宣布倒闭。
618厂破产后职工大部返回原籍,有能力的到市区定居。2006年地方法院裁定清算,剩余资产由西安航天基地接收,但老厂区距离城区太远,难以二次利用,大部分的建筑物只能闲置。随着城区不断向外扩张,当年的郊区逐渐变成市区,618厂又重新再回到人们的视野,有时间去参观618这座三线文化浓重的老工厂,带你走进“好人好马上三线”的热血时代亦是周末游不错的选择,预祝大家旅途愉快。
本文是记事性文稿,见物说物,见其所想,所想所写,如有不对的地方,敬请大伙谅解。谢谢广大读者阅读本文稿,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。个人独创的文章,抄袭必究。